过了腊八就是年,那么过年前的习俗都有哪些?
- 来源:12123违章查询 2023-03-09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八节,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一到,意味着春节越来越近了。那你知道从腊八这天开始到大年三十,都有哪些习俗吗?
春节前的习俗
腊月初八:腊八节
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古代每到腊八这一天,朝廷、官府、寺院都要做腊八粥,老百姓也会在合家团聚时喝腊八粥。在腊八节这天,人们还有在泡腊八蒜的习俗,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密封的罐子里,倒入醋、封上口,蒜瓣会逐渐变成像翡翠一样。”
二十三:小年
这一天是送灶神的日子。因为灶神要上天去报告,为了让他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所以每家每户准备的食品都是甜甜的,粘粘的。比如北方的芝麻糖,江南的粽子糖。灶神要过了除夕才回来,这段时间是空档期,人间暂时无神掌管,于是就有赶乱岁的习俗,这个时候结婚的新人比较多。
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在清朝之前,民间传统的小年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老传统。
二十四:扫尘
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中华民族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二十五:磨豆腐
在过去,豆腐是过年时的必备食品。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人们将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豆腐做成后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因为豆腐的腐和富谐音,二十五磨豆腐,寓意年过得富富余余,来年的生活也富富余余。还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即腊月二十四扫完尘,二十五就该糊窗户了。
二十六:割年肉
关于腊月二十六,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割年肉”是因为部分地方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二十七:宰公鸡
农历十二月月二十七,过年的前夕,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二十八:发面蒸馒头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各家各户开始准备过年的主食。糕是过年必备的零食,糕的谐音高,预示来年顺风顺水,步步高升。古人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所以这个时候准备的食物会比较多。
三十:除夕
腊月的最后一天又称除夕,除夕的意思是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这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也是团圆的日子。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而年夜饭的菜式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根据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别,但是寓意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团团圆圆,招财进宝,年年有余。吃好年夜饭,给小孩子们换好新衣,包好压岁红包,一家人一起守夜到零点,南方人吃汤圆,北方人吃饺子。一片爆竹声中,迎接新年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