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AT变速箱比双离合变速箱更稳定,谢谢?
- 来源:12123违章查询 2023-03-16
家用车中最受待见的自动变速箱恐怕就是AT变速箱了,很多人觉得它耐用、省心。而一提起双离合变速箱很多人就谈虎色变了。认为那是不靠谱的东西。其实事实也并非如此。
AT变速箱
AT变速箱全称是“液力自动变速箱”,靠内部的多组行星齿轮组以不同的状态配合出不同的挡位。
上图是一个行星齿轮结构,中间红色的是太阳轮,三个蓝色的叫做行星轮,固定行星齿轮的灰色架子叫做行星架,外面黑的是齿圈。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行星架、齿圈都可以作为动力输入端,再固定某个单元后可以实现转速高低改变以及转动方向的改变,利用多组行星齿轮相互配合就可以实现各个挡位功能。
比如上图中,假设太阳轮连着发动机,那么固把行星架固定住以后齿圈会反转,可以实现倒挡功能。
上图是固定齿圈,让行星架作为动力输出入单元,可以看到此时太阳轮上得到了更高的转速,此时可以实现高速档的功能。还是这张图,假设固定齿圈,让太阳轮作为动力输入单元,那么在行星架上就可以获得更低的转速,这样就实现了低速挡功能。
而变速箱内部就是靠多组行星齿轮配合来实现不同挡位的。那么变速箱是怎么固定不同的单元呢?
在变速箱内部是通过摩擦片来实现固定不同单元的功能的。行星齿轮的齿圈和行星架上套着摩擦片,摩擦片与其共同转动。而摩擦片之间有钢片,钢片和变速箱壳体相连。比如需要固定齿圈,那么用油压压紧齿圈上的摩擦片,这样摩擦片和钢片紧紧结合在一起,由于钢片连着变速箱壳体,而变速箱壳体是不会转动的,这样就把齿圈给固定住了。
所以说AT变速箱换挡的时候都伴随着不同的摩擦片、钢片之间的分离与结合。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油压不足导致摩擦片和钢片之间摩擦力不够,那么就会发生打滑,同时无法固定相应的单元,这时候变速箱就容易出问题。
但是AT变速箱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所有传动齿轮都是处于啮合状态的,换挡时只驱动摩擦片控制行星齿轮组的状态,没有齿轮结合的动作。
所以说AT变速箱的软肋就在于里面众多的摩擦片,如果油压不够导致摩擦片无法提供足够的摩擦力,这时候变速箱就容易出问题。
双离合变速箱
双离合变速箱分干式和湿式,干式双离合不稳定这是事实,而湿式双离合稳定性则好的多。
干式双离合不稳定主要是这几个原因:
1、分离轴承持续工作
普通手动变速箱分离轴承只在踩离合时工作,因为其离合器是常闭合状态。而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的离合器是常开状态,需要某个离合器传递动力了液压机构驱动分离轴承给离合器片加压,摩擦片结合开始传递动力。所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总要有一个分离轴承在持续工作,而分离轴承只靠内部润滑脂润滑,损坏的概率很大。
2、离合器片容易过热
自动变速箱都有低速蠕行的功能,对于AT变速箱来说由于有液力变矩器,所以可以轻松实现这个功能。而干式双离合只能靠离合器半联动来实现。半联动肯定发热量大。而且干式双离合由于在一个平面内布置了两套离合器,所以每个离合器对应的压盘摩擦面非常小,而且离合器单元并不和飞轮直接接触,导致离合器系统热容量很小,温度升高很快,温度过高系统会进入保护状态,变速箱不工作。而且离合器系统的轴承也是靠润滑脂润滑,没有循环润滑油散热。所以长期高温也很容易导致轴承损坏。
所以说干式双离合变速箱不稳定是先天结构导致的,有些有经验的驾驶员可以通过低速行驶手动模式等限制变速箱离合器频繁动作来避免离合器过早出问题,但是对于不太了解的新手来说经常低速行驶无疑会更容易出问题。
而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其离合器系统和AT里的是一个原理,通过摩擦片和钢片组传递动力,而且摩擦片和钢片都泡在油里,基本上不需要担心高温的问题,其稳定性远高于干式双离合。
不过干式双离合和湿式双离合其换挡机构和手动变速箱是一样的,换挡时都有齿轮结合的动作,虽然说电控系统基本不会挂错挡位,但毕竟比AT多了一步操作,也就增加了一部分不稳定的概率。
所以说AT变速箱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稳定性确实要比干式双离合高得多但是对比湿式双离合来说稳定性并没有压倒性优势。对于家用车来说选择AT和湿式双离合都可以,毕竟其稳定性绝对能满足日常需求,干式双离合并不十分推荐。